
王保祥展示手中的黑陶作品

造型古朴的黑陶

王保祥在打磨黑陶细节、王保祥向年轻人展示黑陶制作技艺 图/首席编辑 杨芳芳
黑陶艺术诞生于新石器时代,据成武境内出土的薄如蝉翼的黑色陶片推测,距今至少4000年历史。
黑陶源于家族传承,在山东省成武县九女镇吕庄村开枝散叶,村中62岁的王保祥就守着这样一间陶艺工作室。
从1978年跟随父亲学习刻瓷,到后来潜心制陶,这门手艺已在他手里传承40多年。“我爷爷做,我父亲做,到了我这一辈,断不得。”作为成武黑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保祥却把工作室安在了车来车往的镇郊路旁。图什么?图的就是人气和方便。“非遗不能供在架子上吃灰,得让人看见,得有造血的本事。”他看得很透。
过去农闲时,镇上的村民无事可做。王保祥就把大门敞开,免费教村民制陶。
为了让零基础的村民能上手,他特意避开了复杂的艺术造型,专门教学多肉花盆、茶宠、陶埙这些小物件。泥料一揉、转盘一转,村民们手里的泥巴就变成了能换钱的商品。
“既能照顾娃,又能学门手艺,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别提多踏实了。”村民张晨常带着孩子来“蹭课”,她是这间工作室众多受益者之一。
人多了,路就宽了。吕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刘宜存算了一笔账:“跟着王老师学手艺的村民越来越多,我们把黑陶和农文旅产业结合,作品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销量特别可观。”
王保祥也没闲着,他在县城搭建销售平台,帮学员代售作品,甚至把成武黑陶卖到了20多个国家。他用商业的逻辑,让乡亲们的“指尖技艺”真正变成了实打实的“指尖经济”。
热闹是留给生活的,寂寞则留给艺术。
在带领乡亲致富之余,王保祥从未放下对技艺的追求。采访中,他捧出一件复原的周代陶器,造型古朴。为了从出土的碎片中还原古人的制作逻辑,他曾在一个夏天里反复试验,烧废了数百件样品,才摸索出那份神韵。
“复原的过程,就是与千年前的工匠‘神交’。”王保祥抚摸着陶器表面微小的气孔感叹,每一处厚薄,都藏着古人的智慧与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位老人,目前已手握55件专利。
每逢周末,工作室里总会挤满研学的孩子。看着他们满手泥巴的兴奋劲儿,王保祥觉得踏实:这把窑火,算是真正烧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