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洛新国家自创区生物医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

华兰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

新乡市氢能产业园。本栏图片均由新乡高新区提供
国家级开发区40年后应该如何创新发展?这是全国所有开发区都在深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新乡高新区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瞄准未来竞争格局,着力构建一流的产业生态,持续在政策精准度、要素连接度和系统开放度上深耕细作。
从生物医药到氢能装备,从智慧平台到绿色工厂,新乡高新区产业生态聚“链”成势,已成为一片创新活力迸发的沃土。“十四五”期间,这里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绘就了壮丽画卷,也为全省开发区的产业生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聚“链”成势
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澎湃
作为全省高新区发展的第一阵营,新乡高新区积极培育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氢能等未来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与层次同步提升,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增长势头迅猛。
三大集群态势强劲。已形成了以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氢能装备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以生物制剂、化学药为代表的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以白色家电为重点的现代家居产业。其中,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成功入选科技部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跻身河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河南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及最具竞争力产业链;氢能产业迅速崛起,新乡氢能产业园入选河南省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氢能产业链获评“河南省最具发展潜力产业链”,相关发展经验被纳入“河南省高新区首批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龙头企业带动显著。一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在装备制造集群,豫北转向系统(新乡)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著名的汽车转向系统制造商,连续十七年荣获“全国百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称号,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平原滤清器有限公司是国内滤清器行业的头部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拥有230项专利,入选“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在生物制药集群,华兰生物、华兰疫苗、拓新药业三家上市公司,为新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企业提质增效显著。坚持企业梯度培育路径,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7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华兰疫苗、平和滤清器等6家企业入选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华兰生物成功入选2024年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名单,科隆集团、华兰生物、新飞智家跻身河南企业100强名单,形成了企业梯次跟进、蓬勃发展的良好格局。
产业转型持续加快。新乡高新区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赋能,推动制造能级不断提升,累计培育智能工厂(车间)14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5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1家。园区成功获批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与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发展迈上新的战略高度。
创新驱动
生态创新推进业态蝶变升级
踏入新乡高新区,生态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在上海交大新乡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的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对最新研发的结直肠癌早筛试剂进行最后的质量检测;在不远处的中原智能医学省级实验室,科学家们正在攻关新一代人造血管技术。
生态创新精彩纷呈,高能级平台加速布局。上海交大新乡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新乡基地、中原智能医学省级实验室等相继落地运营;郑洛新国家自创区生物医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建成投用;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功重组入列。数字表明,新乡高新区平台集聚效应倍增。截至2024年年底,高新区累计建设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61个,其中国家级24个、省级140个。
创新主体培育量质齐升。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完整培育体系。截至2024年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达1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96家,两类企业数量均居全市第一。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突出。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1亿元,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3.02件。全球首台民用空气制冷深低温-120℃冰箱、结直肠癌早筛技术、人造血管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新乡分中心收录成果超5000条,“潮汐博士”校企合作模式助力企业研发成果持续翻新。
新IP不断涌现,创新生态发展动能持续迸发。新乡高新区在高端制造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多元化创新生态也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员和记火锅以“联营共创”的模式创新,让核心员工乃至普通员工都能投资入股,共享发展成果。截至2025年8月中旬,其全国直营店数量已超过60家。冰淳茶饮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切入下沉市场,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与数字化运营,全球签约门店总数超过3500家,业务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单店日均销量稳定在500杯以上。
老牌企业焕发新生。新飞这家老牌国民家电品牌,在新乡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以智能化改造为引擎,依托“制冷核心”进行多元开拓,让老品牌焕发出全新活力。如今,在新乡高新区新飞智家科技产业园,最快可实现每9秒下线一台冰箱,在巩固家电业务的同时,新飞凭借“一轴两轮三驱动”战略,将制冷技术优势延伸至生物医疗和深冷领域,成功获批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开辟了增长新曲线。
冰淳茶饮和员和记等创新消费品牌在此茁壮成长,新飞等老牌企业在此涅槃重生,正是新乡高新区着力打造一流创业生态的生动体现。高新区不仅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科技领域走在全省前列,更通过培育多元化创新生态、推动老旧动能转换,展现出产业生态的丰富性与包容性。这一优势正成为打造“宜居高新”城市名片的重要支撑。
金融赋能+人才服务
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产业生态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阳光”和“雨露”般的政策服务,也需“肥料”般的资金滋养。新乡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实施“科技贷”政策,推行企业创新积分制,并打造科技金融超市,累计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低息科技贷款1.82亿元。探索“产业基金+资本招商”模式,参与设立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海田嵩新、战新氢能等5只基金,总规模达到32亿元,为未来产业播种深耕。截至目前,已推动主板上市及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分别达到3家、2家和93家。
新乡高新区出台多项人才政策,不仅为引进人才解决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硬”需求,还打造高品质的交流空间、文化生活等“软”环境,构建有吸引力的“人才社群”;通过“项目+人才”合作模式,成功引进了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张锁江院士氢能产业技术示范基地等一批人才和项目,截至2024年年底,全区共认定各类人才108人,其中“牧野英才”81名。
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高新区一流投资生态
创新生态是动态的、有生命力的,仅看报表和文件远远不够。新乡高新区学习沿海先进高新区差异化竞争和生态构建的路径,建立“企业创新生态画像服务”数据库,实施“精准滴灌”式政策服务。
在新乡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推出的“火炬传递、互助共进”活动有效打破部门壁垒,“企业沙龙”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部门“班子成员”进大厅现场查找办事堵点,更有“百姓词典”“无感续证”“企业开办大礼包”等一系列服务举措便企利民。
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新乡高新区聚焦企业办事需求,建立园区“便企政务服务站”,通过“驻点办公+微信指导+上门服务”,实现企业“足不出园”即享高效便利的政务服务;全面推行“靠前办、承诺办、上门办、智能办”机制,推动教育入学“端口前移”、残疾人服务“敲门办理”、开办店企“智能导办”,成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生动实践。目前,1367项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14个“一件事”集成办理、“好差评”满意率达100%。一个个创新举措、一组组有力数据,共同夯实了新乡高新区连续三年在全省国家级功能区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第一方阵的坚实根基。
新乡高新区还积极探索“M0新型产业用地”政策,为邦尼公司等企业破解了土地资源使用的制度瓶颈,助力企业抢占市场发展先机。
新乡之新,在于常新。新乡高新区通过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让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在这片沃土中找到成长空间,共同构建起一个既宜业又宜居,创新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新城区。(河南日报开发区研究课题组)
专家点评:
中共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表示,新乡高新区用扎实的数据和生动的实践,印证了产业向新、经济向前、未来可期的发展逻辑,为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高新样本。
新乡高新区的实践体现了“三个转型”:一是从政策依赖到创新内生,通过“平台+基金+人才”构建全域创新生态;二是从单一产业到集群生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三是从管理转型到培育一流营商环境,打造产业发展高地。 |